回望2022合规十大新闻:疾风骤雨之后,信心比金子更珍贵
滴滴被罚事件,回望合规后信成为个人信息保护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大新注脚。
5、闻疾蔚来、风骤丰田陷数据泄露风波
2022年下半年,心比两则车企数据泄露事件不容小觑。金更
10月初丰田汽车表示:发现在T-Connect服务中有296019条客户信息疑似被泄露,珍贵泄露的回望合规后信内容包含了客户电子邮件地址和客户号码,受影响的大新客户为2017年7月以来使用电子邮件地址注册该服务网站的个人用户。
尽管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此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闻疾“这个情况是风骤在日本发生的,跟中国没有关系,心比主要是金更使用T-connect服务的客户的邮箱地址和内部管理的号码被窃取了,别的珍贵信息都不受影响。”但接近30万条信息被泄露依旧在圈层内持续震荡。回望合规后信
12月末,蔚来首席信息安全科学家、信息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卢龙在蔚来官方社区发布公告,表示12月11日蔚来公司收到外部邮件,声称拥有蔚来内部数据,并以泄露数据勒索 225 万美元(当前约 1570.5 万元人民币)等额比特币。经初步调查,蔚来被窃取数据为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。蔚来对于此次事件对用户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,并承诺对因本次事件给用户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。
智能网联汽车被看作继手机之后的又一个互联网入口,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,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,其网络安全以及数据保障问题愈发凸显。
近两年来,关于智能网联车的监管文件密集出台,从准入管理到安全体系建设,规范逐渐完善。然而,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保护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监管、行业、车企等共同努力。
6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一周年
在历经了数据泄露和个人信息遭受冲击事件后,对一部有“牙齿”法律的渴求变得正当。
2022年11月1日是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一周年,这部年轻的法律适用与实践似乎还在探索期,滴滴被罚成为一个重要节点,但相比法律细密、有力地贯彻,仍存在差距。
个人信息保护并不能“毕其功于一役”,立法只是第一步。过去一年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密切关注法律的实施情况,通过测评、调研、采访等多种方式,发现个人信息保护仍存在诸多不足,也有许多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,比如,存量数据的问题,如果继续使用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前收集的历史数据,是否需要按照该法进行合规?比如,个人信息权益行使的问题,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半数的调查对象均进行过查阅、复制、删除、注销等操作,其中超半数认为行权并不便捷;
再比如,个人信息保护法创设的“守门人”条款,独立的监督机构建设,各个头部企业基本“按兵不动”,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普遍不尽如人意;此外,中小企业合规水平不高,商业模式受到的冲击较大,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企业自身发展与数据合规,到底该怎么平衡?
这些均需要配套制度的完善,以及企业自身要敢于“刀刃向内”去完善合规体系,寻求新的出路与解法。
7、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实施
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,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犯罪形态。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个人信息、网络黑灰产业交易等实施精准诈骗,组织化、链条化运作,跨境跨地域实施,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、损失最大、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。
12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正式施行,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、系统、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。
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共七章50条。该法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各环节进行了针对性制度设计,特别是要求电信企业、银行、支付机构、互联网企业等在反诈工作中要承担风险防控责任,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。例如,银行要履行反洗钱、反诈职责,建立尽职调查制度,对涉诈异常银行卡、可疑交易等进行监测处置;电信企业要对涉诈异常电话卡、改号电话、GOIP(虚拟拨号设备)等非法设备等进行监测处置;互联网企业要对涉诈互联网账号、App、网络黑灰产进行监测处置,要按照国家规定,履行合理注意义务,防范其相关业务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等。
8、欧盟《数字市场法》11月1日生效
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,两部重磅法案的实质性推进,或许将重塑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,甚至改变整个数字生态。
2022年7月5日,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分别通过了《数字服务法案》(DSA)与《数字市场法案》(DMA),进一步明确了数字领域企业的行为义务与禁区。当地时间7月18日,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批准《数字市场法案》。
《数字市场法案》(DMA)已于11月1日生效,其瞄准大型互联网平台,对于苹果、Meta、谷歌、亚马逊、微软等科技巨头,可以说是“刀刀砍在大动脉”。
DMA明确规定了大型在线平台的“看门人”义务:一方面,为充分规避不公平的商业行为,允许包括第三方与自身的服务互操作、企业用户可访问在相关平台生成的数据、从第三方安装应用并确保可卸载、与开发者及竞争对手共享数据、设立独立合规小组及向欧委会通报合并、收购交易等;另一方面,有效规避扭曲性、垄断性及偏袒性市场行为,特别是禁止通过强行预装软件、变相使用私人数据、私自收集数据推送广告等。
这也意味着,苹果规定的应用要通过苹果商店安装、优先使用Apple Pay,谷歌利用搜索引擎优先显示自营产品,守门人旗下用户不得与其他平台互操作等等,均将被打击。
自2019年以来,欧盟率先在全球掀起对巨头的反垄断风暴,2020年拿出的《数字市场法》和《数字服务法》草案,给市场投下重磅炸弹;与此同时,密集对苹果、谷歌等巨头展开调查。
DMA的生效已是既定事实,对于科技巨头而言,只能接受。12月14日,据报道称,为应对欧盟在未来几个月即将施行的《数字市场法案》,苹果将于明年iOS 17正式发布后,开始允许第三方应用进入iPhone和iPad。不过,由于《数字市场法案》的作用范围,苹果的这一项更改仅在欧洲地区生效。
作为立法先锋的欧洲,这两部法案的后续影响也想必会传导到世界的每个角落,数字平台的变革或许刚刚开始。
9、“数据二十条”正式出炉,互联网企业或应迎新机遇
12月19日“数据二十条”——《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释出,成为我国首份专门针对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文件。
《意见》对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起了“”作用:从对数据产权、数据流通与交易、数据收益分配、数据治理等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。
对于企业数据,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,引导行业龙头企业、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带动作用,促进与中小微企业双向公平授权,共同合理使用数据,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。旨在鼓励国企、行业龙头企业、互联网平台企业带头通过合规流通途径,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供给数据。
《意见》强调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合理倾斜,确保在开发挖掘数据价值各环节的投入有相应回报,强化基于数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激励导向。通过分红、提成等多种收益共享方式,平衡兼顾数据内容采集、加工、流通、应用等不同环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。这体现了对于数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激励导向。
对于产生大量数据资源的企业,特别是互联网企业、电信运营商、银行以及电力、交通运营企业等,数据开发和数据资产运营或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获利来源。
《意见》中诸多新提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比如,探索由受托者代表个人利益,监督市场主体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、加工、使用的机制。
实践中个人信息权益维权的边际成本远大于边际收益,并且,当每个个体拥有单独的信息决定权时,会极大增加企业市场主体获得整体大数据获取难度,通过个人信息信托的“受托者”来代表个人利益,或许可以将零散的个人变成集中的主体,行使其权利,实现个人信息安全和利用的平衡。
10、知网被罚8760万元
2022年末最大的合规新闻落在了知网垄断案上,这家中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服务平台,近年来不断陷入垄断争议的漩涡。
2022年5月13日消息,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,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。时隔半年,12月26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调查结果:2014年以来,知网滥用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,通过连续大幅提高服务价格、拆分数据库变相涨价等方式,实施了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其数据库服务的行为。对此市场监管总局作出处罚决定:责令知网停止独家合作行为,不得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数据库服务,并处以罚款8760万元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市场监管总局不仅依法对知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,而且监督知网消除违法行为后果,要求知网围绕解除独家合作、减轻用户负担、加强内部合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。
知网垄断案反应出,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,不仅需要竞争和创新的良性互动,还需要更好地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。同时也以典型案例的方式警醒市场主体要重视竞争合规工作,建立体系化的竞争合规机制。
合规,在数字化时代不再是口头表态,更应该是切实刻入企业管理中。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,合规与发展如何平衡,是2023年需要回答的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“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,要从战略全局出发,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、提振发展信心入手,纲举目张做好工作”。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前提。
E N D
本期编辑 林海铭 实习生梅乐轩